索引号: 11371000004359977H/2025-01540 发布单位: 威海市农业农村局
内容分类: 专家解读 成文日期: 2025-05-08
公开方式: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: 面向社会
有效性/截止日期: 文号:

专家解读|《威海市牛羊非免疫无布鲁氏菌病区建设方案》

来源: 威海市农业农村局
时间: 15:11
点击次数:

威海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任徐栋对《威海市牛羊非免疫无布鲁氏菌病区建设方案》进行了解读。

布鲁氏菌病(简称“布病”),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,又称为波浪热、马耳他热、地中海热,俗称蔫巴病、千日病、懒汉病等。在自然界中,布鲁氏菌可以独立于人、畜之外,在野生动物中形成完整的疾病传播循环,因此“布病”属于自然疫源性疫病。家畜感染布病后其繁殖能力和生产性能会下降,母畜会流产、不孕、死胎或弱胎,公畜会患睾丸炎、关节炎等,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,造成严重经济损失。人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,患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,与牲畜接触密切的职业人群和牧区的居民,如兽医,饲养员,屠宰工,挤奶工,皮毛、乳、肉加工人员及实验室操作人员等易感染布病。

近年来,全国畜间布病防控形势严峻,给我市牛羊布病防控带来巨大压力。为此,市政府专门研究,依照农业农村部《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五年行动方案(2022—2026年)》的要求,结合我市在“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无疫区”建设方面积累的经验,确定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“牛羊布病无疫区”建设工作,加速推动我市牛羊布病防控工作由稳定控制向消灭净化转变。

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(简称:“无疫区”),实行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,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积极推行的国际通行动物疫病防控策略。通过无疫区建设将优化传统的动物疫病防控措施,更加注重规范养殖、消灭传染源、动物防疫条件监管等安全、环保、绿色的控制措施,降低由动物疫病引起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风险,消减由抗生素使用、养殖废弃物引起的环境负荷以及潜在的病原微生物传播扩散风险。将进一步健全全链条监管机制,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,大幅提升全市动物卫生保障能力,降低动物疫病传播风险,有效降低动物疫病发病死亡率,减少由动物疫病带来的经济损失。创造更好的无疫养殖环境,从源头上夯实畜产品安全基础,提供更高品质的牛羊肉产品;减少人畜共患病发病几率,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,从前端把牢人畜共患病防控关口。

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,北、东、南三面濒临黄海,具有天然的自然屏障。多年来,我市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。先后参与了胶东半岛和山东省“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无疫区”建设项目并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,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;全市动物疫病防控机构队伍、法律法规、疫病预防、监测报告、检疫监督、防疫屏障六大体系相对成熟与完善,为“布病无疫区”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相关政策